更灵敏更犀利,军用无人机越来越强大
其实,军用无人机并不是新鲜事物。早在1927年,英国首次将军用无人机投入实战。此后的近百年间,各国军用无人机家族不断壮大,发展出上百种型号,数万架无人机服役于超过70个国家的武装力量。
自20世纪70年代起,军用无人机频繁亮相于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,出色地完成了战场侦察、目标指引与打击、电子干扰等任务,战功卓著。尤其是在2020年土耳其发动的“春天之盾”军事行动以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纳卡冲突中,无人机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“华丽转身”,成为空中打击主力,大规模用于对正规军作战,并取得重大战果。
美国军方高度重视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,先后装备过60余种型号、上万架无人机,在研型号更是丰富多样,从超微型的“纳米蜂鸟”到重达11吨的“全球鹰”,从深海潜艇发射的“黑翼”到徘徊于数百公里高空的X-37B,从沙场老兵“捕食者”到战地新秀“跳跃20”。美国一方面持续优化现役无人机,投入全天候复杂态势下的全面行动,另一方面继续研发和探索新型号,不断拓展无人机应用领域,构建完善体系。
在西方阵营里,以色列军用无人机的研发、应用仅次于美国,在中东战争和冲突中多次开展了创造性的战术使用,已成为各国无人机战术支援地面行动的学习范例。目前,以色列的“探路者”“苍鹭”“赫尔墨斯”等无人机已出口至十余个国家,深受用户好评。
随着技术进步和普及,研发军用无人机的国家越来越多,涌现出一批后起新秀,土耳其、俄罗斯和伊朗等就是典型代表。这些国家高度重视无人机的实战化运用,以实战需求牵引型号发展,合理规划技术指标,先期重点发展中小型侦察无人机和自杀型无人机,逐步推出长航时大型无人机、重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等。
具体来说,土耳其的“旗手”-TB2在纳卡冲突中一战成名,成为世界无人机军贸市场上的耀眼明星。俄罗斯军用无人机发展历程曲折,正在奋起直追,“海雕”“前哨”“猎户座”等型号已在叙利亚和乌克兰得到实战运用。伊朗近期出人意料地“斩获”俄罗斯千架无人机大单,并已陆续交付“迁徙者6”“见证者129”“见证者191”等多款军用无人机。
随着新一代军事技术飞速发展,军用无人机性能不断提升,潜在应用领域得到积极拓展。各军事强国加速推进有人-无人协同、“无人蜂群”等新型无人机作战概念“落地”,有望重塑未来空战模式。
现代空战环境越来越复杂、危险,无人僚机可与有人飞机协同作战,执行制空、防空压制、空中护航等作战任务,充当“带刀护卫”。自2009年美国空军正式提出“忠诚僚机”作战构想以来,多国推出了适合自身国情的无人僚机项目。
美国陆续利用UTAP-22“灰鲸鲨”、Model437等多款无人机进行技术演示验证,又推出了XQ-58A、“空中力量编组”ATS、“空狼”等低成本可消耗无人机,有望成为未来无人僚机的生力军。俄罗斯测试了S-70“猎人”与苏-57战斗机协同编组运用,计划于2024年列装。土耳其去年推出了MIUS无人战斗机,计划于2023年完成原型样机首飞。
奇妙的自然界可以给军事科研人员不少有益的启发。“无人蜂群”模仿蜜蜂集群的自主飞行能力、协同作战能力,意图以量制胜、以小博大。美国正稳步推进“小精灵”“进攻蜂群战术”“体系增强小型作战单元”等项目。英国更是率先于2020年4月组建了世界上首支“无人蜂群”部队,加速技术实用性转化进程。
随着各国军方对无人机续航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,太阳能无人机逐渐成为热门,可执行高空持久情报监视与侦察、通信中继等任务。
今年8月18日,美国陆军资助的欧洲“西风S”连续翱翔64天,创下了无人机飞行纪录。德国“阿尔法”平流层太阳能无人机更具雄心,计划替代卫星任务,拟于今年年底首飞。
微小型无人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,却能够大幅提升战术等级态势感知能力。美国“黑色大黄蜂”据称是世界上最小的军用微型无人机,已装备19个北约成员国,曾在阿富汗从事特种作战任务。
无人机如果依赖地面机场,难免贻误战机,伊朗、土耳其等国尝试运作了简易的“无人机航母”,而首款专业的航母搭载无人加油机MQ-25A正在紧张测试,有望于2026年前部署到美国航母上。
此外,货运无人机可满足偏远地区或复杂战场环境的物资运输需求,军用前景广阔。以美国SR-72为代表的高超声速无人机,以X-37B为典型的空天轨道无人飞行器,则代表了无人机的另一个技术发展方向。
随着人工智能、飞控导航、网络通信等技术进步,军用无人机正在朝着高空高速高隐身、智能协同、小型化低成本、实战化主战化等方向迅猛发展。未来,无人机必将更加智能、更加强大,值得密切关注。